元宇宙作为虚实融合的数字空间,不仅是科技巨头争夺的高地,也让普通人看到了挣钱的可能性。但这一新兴领域既有机遇,也暗藏风险,能否盈利取决于参与方式与自身能力。
虚拟资产交易是普通人涉足元宇宙最直接的挣钱途径。元宇宙中的虚拟土地、数字房产、NFT 头像等具有稀缺性,部分平台允许用户自由买卖。例如,Decentraland 的虚拟土地价格曾在 2021 年上涨 10 倍,有用户以 2.4 万美元购入土地,半年后以 15 万美元售出;The Sandbox 中,普通玩家通过完成游戏任务获得虚拟道具,再在二级市场转卖,单月收入可达数千元。不过,这类交易高度依赖市场情绪,2023 年元宇宙资产泡沫破裂后,多数虚拟土地价格下跌 70% 以上,跟风炒作易被套牢。
内容创作与服务提供为普通人开辟了可持续的挣钱渠道。在 Roblox 平台,玩家可设计小游戏并通过虚拟物品销售盈利,2024 年有 10 万名创作者年收入超 1 万美元,其中一名 17 岁少年开发的模拟经营游戏,通过出售虚拟服装获利 300 万美元。元宇宙中的 “数字打工人” 也应运而生:有人在虚拟商场担任导购,时薪 20 美元;有人为企业设计虚拟展厅,单次服务收费 500 - 2000 美元。这类工作对技术要求不高,只需熟悉元宇宙操作逻辑,适合擅长社交或创意的普通人。
参与元宇宙经济体系的底层建设也能获得收益。部分元宇宙项目采用 “边玩边赚”(Play - to - Earn)模式,玩家通过完成任务、贡献算力或维护社区获得代币奖励。例如,Axie Infinity 中,玩家饲养虚拟宠物参与战斗,获胜可获得 SLP 代币,2022 年巅峰时期,菲律宾等国的普通玩家靠此月入超当地平均工资。但这类模式依赖代币价格,2023 年 SLP 代币价格暴跌 99%,多数玩家收益归零。
普通人在元宇宙挣钱面临诸多挑战。首先是资金门槛,购买入门级 VR 设备需数千元,优质虚拟资产的初始投入动辄上万美元,对普通家庭而言并非小数目。其次是技术壁垒,3D 建模、智能合约开发等高端工作需要专业技能,多数人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体力劳动,收入有限。再者,监管政策不明朗,多国对元宇宙资产交易、代币发行的态度尚未明确,2024 年中国禁止虚拟资产炒作,部分玩家因跨境交易被处罚,风险不容忽视。
此外,元宇宙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,90% 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,依赖融资维持运营,一旦资金链断裂,玩家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可能血本无归。数据显示,2025 年全球元宇宙活跃用户中,仅 5% 能实现稳定盈利,其余多为亏损或收支平衡。
综上,普通人在元宇宙有挣钱的可能,但绝非 “躺赚”。适合的路径是:以低成本尝试内容创作或服务工作,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投入;警惕高风险的资产炒作,优先选择有实体企业背书、应用场景清晰的平台。元宇宙的挣钱逻辑与现实世界相似,最终比拼的仍是创意、执行力和风险承受能力,盲目跟风只会沦为韭菜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