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项目本质来看,所谓的 “中本聪币” 与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并无关联,多是不法分子借 “中本聪” 名号炒作的空气币。这类虚拟货币没有真实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,其 “挖矿” 机制也并非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运算,而是通过手机 App 完成简单任务(如签到、看广告、拉人头)来获取代币,本质是利用用户的时间和社交资源进行流量收割。例如,某 “中本聪币” 挖矿 App 要求用户每日签到可获得 10 枚代币,邀请 1 名好友注册额外奖励 50 枚,看似零成本,实则是为平台积累用户量,便于后续收割。
从收益模式看,“挖中本聪币” 的宣传充满谎言。项目方宣称 “代币未来将上线主流交易所,价格会暴涨”,但实际上,这类空气币根本无法通过正规交易所的审核。即便上线一些野鸡交易所,也会被项目方通过拉盘砸盘的方式收割 —— 先虚构利好消息拉高价格,吸引投资者入场接盘,再突然抛售手中大量代币,导致价格暴跌至近乎归零。2023 年就有类似案例,某 “中本聪币” 在所谓 “上线交易所” 后,单日跌幅达 99%,数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更严重的是,这类项目往往与传销、诈骗深度绑定。部分 “中本聪币” 挖矿 App 要求用户缴纳会员费、购买 “矿机激活码” 才能提升挖矿效率,费用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,这本质是传销的入门费模式。还有项目以 “兑换比特币”“提现到银行卡” 为诱饵,要求用户完成实名认证并绑定银行卡,实则是为了窃取用户个人信息,甚至进行洗钱等违法活动。2022 年某地警方破获的 “中本聪币” 诈骗案中,犯罪团伙通过虚假挖矿 App 收集了 10 万余条用户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,涉案金额超 2 亿元。
从法律和政策层面,我国早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。2021 年 9 月,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,要求全面清理。参与 “挖中本聪币” 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若涉及为项目拉人头、发展下线,还可能因涉嫌传销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